31900个环境违法问题被查处!

2020-7-15 16:47| 发布者: 新时代环保| 查看: 603| 评论: 0|来自: 法制日报

摘要: 生态环境部近日公开了去年全国生态环境执法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制度落实情况。生态环境部指出,截至2019年底,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均已建立“双随机一公开”监管制度。建立污染源监管动态信息库1909个,涵盖污染源82 ...

生态环境部近日公开了去年全国生态环境执法双随机、一公开制度落实情况。生态环境部指出,截至2019年底,地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均已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。建立污染源监管动态信息库1909,涵盖污染源82.75;建立环境执法人员信息库1912,入库环境执法人员4.58万人。去年,随机抽查发现并查处环境违法问题3.19万个

 

  据生态环境部介绍,各地已基本实现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、常态化。2019年,全国日常监管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开展执法检查66.54万家次,随机抽查发现并查处环境违法问题3.19万个,环境违法问题查处率为4.79%;随机抽查信息公开46.50万次,信息公开率为70%

 

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开展执法检查66.54万家次

(单位:万家次)

 


  生态环境部表示,各地积极推进多部门联合执法,进一步提高双随机执法检查效率和社会影响力。2019年,浙江、河北、四川、重庆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27个省(区、市)生态环境部门共参加跨部门联合执法9957次,检查企业19272家次。

 

  但是这项监管制度在执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

 

  生态环境部说,存在主要问题包括执法事项尚未全部纳入随机监管范围。其中,内蒙古、青海等省()部分行业专项执法检查、区域执法检查、建设项目三同时执法检查等事项尚未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要求,随机抽查事项需进一步梳理和完善。

 

  问题二是,信息公开力度仍需加大。2019年全国双随机、一公开信息公开率为70%,相较于2018年有所下降,其中湖北、湖南、新疆、西藏等省()信息公开率不足60%,信息公开工作相对滞后。

 

  问题三是,差别化污染源监管有待完善。陕西、青海等省未结合污染源实际情况科学合理、分类分级地确定抽查比例,存在重点排污单位、特殊监管对象的监管频次小于一般排污单位的情况。

 

  问题四是,跨部门联合执法有待加强。目前全国大部分地方已建立跨部门联合随机监管制度,但相较于众多监管任务,跨部门随机监管占比依然不高,跨部门联合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。

 

  生态环境部指出,下一步,将双随机一公开作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的基本手段和普遍方式,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重点监管、信用监管等进一步融合。对企业实施分类监管,合理设置抽查比例,积极开展部门联合抽查,对守法记录良好的企业大幅减少检查频次,及时公开抽查结果。

 

  同时,严格落实信息公开要求。生态环境部要求,各地要在规定时限内,要将随机抽取检查对象、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、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。抽查结果要按要求分别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、信用中国网站、国家互联网+监管系统等平台进行公示,主动接受监督,实现阳光监管。

 

  生态环境部强调,要将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工作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有机结合,充分利用遥感、无人机巡查、在线监控、视频监控、用能监控、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,切实促进正面清单落实落细。各地要针对近期涉危险废物非法倾倒、转移、处置案件多发的情况,指导地方将危险废物重点行业作为双随机一公开重点监管对象,科学合理配置执法资源,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,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。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