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永安:从“黑矿山”到“金靠山”

2019-11-20 16:10| 发布者: 新时代环保| 查看: 577| 评论: 0|来自: 新华网

摘要: 从福建省会城市福州乘高铁往西南,穿山而行约两小时,便来到了“竹乡”福建永安。

  从福建省会城市福州乘高铁往西南,穿山而行约两小时,便来到了“竹乡”福建永安。


  永安南站出站,一直到市中心,一路都是扑面而来的绿意与清新,目之所及,群山含翠,绿树青竹掩映下的小城,祥和悠然。


  很难想象,如今山清水秀、翠竹林立的“笋竹之乡”,过去曾是产业落后、生态环境差的“老工业基地”。从“老工业基地”到“笋竹之乡”,角色转换的背后,藏着一段“三色山”变色的故事。


  地处闽中的永安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,采矿、水泥等产业一直是当地经济的支柱。由于技术落后,管理粗放,GDP上升的同时,当地的生态环境却越变越差。


  “原来靠山吃山的产业,把山吃成了黑山、秃山,连空气都是灰黄的。”永安市林业局原副局长黎录松说,以前矿山滥采和矿业污染物随意处理等现象屡屡可见,经济发展了,老百姓却生活得很不舒心。


  吃“死资源”,“死吃”资源,对大自然竭泽而渔,使当地一度陷入发展困境。2011年前后,受钢铁水泥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,当地传统工业发展遇到瓶颈,永安的发展优势不再,且背上了沉重的生态环境欠债。


  面对经济转型和环保的双重压力,当地政府开始重新审视以往的发展模式,决心推动传统产业转型,并培育新支柱产业,摆脱对矿产资源的依赖,寻找发展新路径。


  永安有两宝,除了矿产还有竹子。由于当地热量丰富、降水充足,适宜竹子生长,笋干、竹竿、竹篾等传统竹产品,一直是永安“小农经济”的代表。2013年,当地政府作出决策,下大力气整治技术落后、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的矿企,并加大创新投入,培育竹子产业,挖掘绿色资源的经济价值。


  “竹产业研究院就是那时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成立的,现在已经成为永安吸引专业人才,探索竹产业创新开发的‘发动机’。”永安市竹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刘秀告诉记者,通过研究院的指导和技术扶持,他们在当地服务的第一家企业,已从一家只会做竹菜板的小公司,发展成国内知名的竹家具生产商。


  卖竹笋、卖毛竹、卖竹家具、卖竹屋……目前在永安市,满山翠竹可以变着花样卖。从传统竹产品到新型竹产品,从单一竹子制品到完整的竹子产业链,短短几年,竹产业已经成为永安的新支柱产业,“由黑转绿”的毛竹山也成了企业、农民可循环增收的宝库。


  “现在毛竹山就是‘闪着金光’的增收新靠山。”有着上百亩竹山的管培桂说,他去年仅卖笋就赚了十余万元,加上帮当地竹加工企业运输原材料的劳务收入,他去年的总收入达到了三十万元。


  “竹加工企业每创造一亿元产值,可带动竹子种植、原材料初加工和物流等方面的经济效益三四亿元。”在永安市的竹加工产业中心小陶镇,镇党委书记张金铭告诉记者,以当地生产复合集装箱底板的竹产业龙头企业为例,该公司年销售额可达10亿元,原材料需求半径可达到100公里,除了贡献税收,对当地数个乡镇的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也起到了拉动作用。


  从黑矿山,到翠竹山,再到致富增收的“金靠山”。目前,以竹子生产和加工产业为代表的绿色林业经济,已成为永安五大支柱产业之一。去年,当地竹业产值达到75.5亿元,人均竹业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7%以上,林竹企业税收突破亿元。







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